說文解字第三篇上
金壇段玉裁注
㗊 | 衆口也。从四口。凡㗊之屬皆从㗊。讀若戢。阻立切。七部。一曰呶。鍇曰。呶、讙也。鉉本作又讀若呶。集韵五肴不載此字。 |
嚚 | 語聲也。左傳曰。口不道忠。信之言爲嚚。引伸之義也。从㗊。臣聲。語巾切。十二部。 |
𡅚 | 古文嚚。 |
囂 | 聲也。左傳。湫隘嚻塵。杜曰。嚻、聲也。廣韵曰。喧也。气出頭上。欠部曰歊歊气上岀皃。歊與嚻音同義近。孟子。人知之亦嚻嚻。人不知亦嚻嚻。言人自得無欲。如气上岀悠閒也。从㗊頁。聲岀而气隨之。故从㗊頁會意。許嬌切。二部。頁亦首也。頁部曰。頁、頭也。 |
𠽸 | 囂或省。 |
嘂 | 高聲也。此與口部叫噭聲同義異。一曰大嘑也。嘑各本譌呼。今正。此與叫噭義略同。小雅。或不知嘂號。周禮。禁嘂呼歎嗚于國中者。夜嘑旦以嘂百官。从㗊。丩聲。古弔切。古音在三部。春秋公羊傳曰。言公羊者以别於凡偁左氏徑云春秋傳也。序言其偁春秋左氏。葢主左氏而不廢公羊。魯昭公嘂然而哭。嘂各本作叫。譌。今正。昭卄五年傳文。今本昭公於是噭然而哭。何云。噭然、哭聲皃。 |
𡅻 | 嘑也。嘑各本作呼。今正。嘑、號也。廣雅。𡅽、鳴也。玉篇云。𡅽荒貫切。與喚同。廣韵同。按說文無喚字。然則𡅽喚古今字也。从㗊。萈聲。讀若讙。呼官切。十四部。 |
器 | 皿也。皿部曰。皿、飯食之用器也。然則皿專謂食器。器乃凡器統偁。器下云皿也者、散文則不别也。木部曰。有所盛曰器。無所盛曰械。陸德明本如是。象器之口。謂㗊也。與上文从㗊字不同。犬所㠯守之。會意。去冀切。冀當作旣。十五部。 |
文六 重二 |
舌 | 在口所㠯言别味者也。言下各本有也。剩字。者依韵會補。口下曰。人所以言食也。口云食。舌云别味。各依文爲義。舌后字有互譌者。如左傳舌庸譌后庸、周書美女破后譌破舌是也。从干口。干、犯也。言犯口而岀之。食犯口而入之。干亦聲。干在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韵。食列切。十五部。凡舌之屬皆从舌。 |
𦧥 | 歠也。歠、㱃也。曲禮曰。母嚃羹。廣韵。嚃、歠也。然則嚃卽?也。羹之無菜者不用梜。直歠之而已。禮禁?羹者何也。?者流歠。許渾言之耳。从舌。沓聲。他合切。八部。 |
舓 | 㠯舌取食也。从舌。易聲。神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
𦧇 | 舓或从也。也聲古在十七部。與十六部合韵冣近。或作舐。或作狧。漢書。狧康及米。 |
文三 重一 |
干 | 犯也。犯、侵也。毛詩干旄、干旌假爲竿字。从一。从反入。反入者、上犯之意。古寒切。十四部。凡干之屬皆从干。 |
𢆉 | 㨖也。捯、刺也。甘泉賦。洪臺崛其獨岀兮。㨖北極之嶟嶟。从干。入一爲干。入二爲𢆉。說會意之恉。讀若飪。同音也。如審切。七部。南从𢆉聲。言稍甚也。飪甚同音。入二甚於入一。故讀若飪、卽讀若甚也。 |
屰 | 不順也。後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廢矣。从干下凵。屰之也。凵口犯切。凶下云。象地穿交陷其中也。方上干而下有陷之者、是爲不順。屰之也當作屰之意也。魚?切。古音在五部。 |
文三 |
𧮫 | 口上阿也。大雅。有卷者阿。箋云。有大陵卷然而曲。口上阿、謂口吻巳上之肉隨口卷曲。毛傳。臄、𦥖也。𢎘部𦥖、𧮫也。與毛合。晉灼注羽獵賦曰。口之上下名爲噱。按通俗文云。口上曰臄。口下曰𦥖。服析言之。毛、許、晉皆渾言之。許舉上以包下耳。今說文各本𦥖下譌作舌也。古者舌無𦥖名。特牲少牢禮。肵俎用心舌。與加殽胛臄異用。陸釋文云。說文曰𦥖、舌也。又云口次肉也。似陸時說文巳誤矣。單行釋文口次譌口裏。則義全非。讀書之難如是。从口。上象其理。文理。其虐切。五部。卻綌从𧮫聲。凡𧮫之屬皆从𧮫。 |
𠶸 | 𧮫或如此。 |
臄 | 𧮫或从豦肉。二皆形聲。?見大雅。 |
㐁 | 舌皃。魯靈光殿賦。玄熊䑙舕以齗齗。善曰。䑙舕、吐舌皃。吐玷吐暫二切。按䑙葢卽㐁之俗也。从𧮫省。象形。象形者、謂?象吐舌也。从𧮫省者、謂人也。舌岀於𧮫外。故內谷外舌。他念切。七部。 |
𠀬 | 古文㐁。讀若三年導服之導。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爲導。檀弓、喪大記注皆曰。禫或作道。是今文禮作禫。古文禮作導。鄭从今文。故見古文於注。許从古文、故此及木、穴部皆云三年導服。而示部無禫。今有者後人増也。導服者、導凶之吉也。棪、突、㐁讀若導服。皆七八部與三部合韵之理。不於上文㐁下言之者、以舌皃之讀别下文竹上皮之讀。使人易了也。不云讀若導而云三年導服之導者、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故今文變爲禫字。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一曰竹上皮此别一義。竹上靑皮。顧命。禮器、聘義皆謂之筍。筍筠古今字。讀若沾。沾古之添字。他兼切。一曰讀若誓讀沾又讀誓。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弼字从此。謂弼字从𠀬爲聲也。弜部作𢐀。然則从㐁者小篆。从𠀬作𢐜者古文也。 |
文二 重三 |
只 | 語巳䛐也。巳、止也。矣只皆語止之詞。庸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是也。亦借爲是字。小雅樂只君子箋云。只之言是也。王風其樂只且箋云。其且樂此而已。按以此釋只。與小雅箋同。宋人詩用只爲衹字。但也。今人仍之。讀如隻。从口。象气下引之形。語止則气下引也。諸氏切。十六部。凡只之屬皆从只。 |
𠷓 | 聲也。謂語聲也。晉宋人多用馨字。若冷如鬼手馨。强來捉人臂。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是也。馨行而𠷓廢矣。隨唐後則又無馨語。此古今之變也。从只。甹聲。讀若馨。呼形切。十一部。 |
文二 |
㕯 | 言之訥也。檀弓作呐同。其言呐呐然。如不岀諸其口。注。呐呐、舒小皃。此與言部訥音義皆同。故以訥釋㕯。从口內。內、入也。會意。內亦聲。女滑切。十五部。凡㕯之屬皆从㕯。 |
矞 | 㠯錐有所穿也。从矛㕯㕯者入意。小徐作㕯聲。會意兼形聲也。余律切。十五部。一曰滿有所岀也。矞雲葢取此義。 |
商 | 從外知內也。从㕯。章省聲。漢律曆志云。商之爲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說商賈云。商之爲言章也。章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按粊誓我、商賚女。徐仙民音章。此古音也。從外知內、了了章箸曰商。今式陽切。十部。 |
𡃬 | 古文商。 |
𠾃 | 亦古文商。 |
𡄚 | 籒文商。 |
文三 重三 |
句 | 曲也。凡曲折之物。侈爲倨、斂爲句。考工記多言倨句。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身。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章、句餘、高句驪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畱可鉤乙之意。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爲勾。此淺俗分别。不可與道古也。从口。丩聲。古矦切。古音也。四部。又九遇切。今音也。凡句之屬皆从句。 |
拘 | 止也。从手句。手句者、以手止之也。句亦聲。舉朱切。古音在四部。讀如鉤。 |
笱 | 曲竹捕魚笱也。邶風毛傳曰。笱所以捕魚也。周禮䲣人。掌以時䲣爲梁。大鄭云。梁、水偃。偃水而爲關空。以笱承其空。偃堰、空孔皆古今字。魚梁皆石。絕水。笱、曲竹爲之。以承孔。使魚入其中不得去者。若以薄爲梁。以笱承之。則謂之寡婦之笱。从竹句。曲竹故从竹句。句亦聲。古厚切。四部。 |
鉤 | 曲鉤也。鉤字依韵會補。曲物曰鉤。因之以鉤取物亦曰鉤。从金句。句亦聲。鉤鑲、吳鉤、釣鉤皆金爲之。故从金。按句之屬三字皆會意兼形聲。不入手竹金部者、會意合二字爲一字。必以所重爲主。三字皆重句。故入句部。古矦切。四部。 |
文四 |
丩 | 相糾繚也。丩糾曡韵。糾繚亦曡韵字也。毛傳曰。糾糾猶繚繚也。繚、纏也。一曰𤓰瓠結丩起。謂𤓰瓠之縢緣物纏結而上。如詩言南有樛木。甘瓠纍之。象形。象交結之形。居虯切。三部。眞誥一卷爲一㢧。㢧當卽是?字。一丩猶言一縛。丩卷雙聲。故謂卷爲丩也。凡丩之屬皆从丩。 |
𦱠 | 艸之相丩者。艸相糾繚。故从茻丩。不專謂秦𦫶也。从茻丩。丩亦聲。居虯切。三部。 |
糾 | 繩三合也。糸部曰。紉、單繩也。劉表易章句曰。㒳股曰纆。按李善引字林。糾、㒳合繩。纆、三合繩。與許不合。糸部綸下曰。糾青絲繩也。凡交合之謂之糾。引伸爲糾合諸矦之糾。又爲糾責之糾。从糸丩。丩亦聲。丩亦二字今補。居黝切。三部。詩音義引說文己小反。音之轉也。岀音隱。按丩之屬二字不入茻糸部者、說與句部同。 |
文三 |
古 | 故也。邶風、大雅毛傳曰。古、故也。攵部曰。故、使爲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於古。故曰古、故也。逸周書。天爲古。地爲久。鄭注尚書稽古爲同天。从十口。識前言者也。識前言者口也。至於十則展轉因襲。是爲自古在昔矣。公戸切。五部。凡古之屬皆从古。 |
𠖠 | 古文古。 |
嘏 | 大遠也。釋詁、小雅大雅傳、少牢禮注皆曰。嘏、大也。少牢祝嘏于主人。謂予主人以大福。許獨兼遠言之者、大則必遠。故郊特牲曰。嘏、長也。大也。此許所本也。經傳嘏字多謂祭祀致福。其本訓則謂大遠。爾雅、毛傳。假、大也。假葢卽嘏之假借。从古。叚聲。古雅切。古音在五部。 |
文二 重一 |
十 | 數之具也。漢志。協於十。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是執切。七部。凡十之屬皆从十。 |
丈 | 十尺也。从又持十。夫部曰。周制八寸爲尺。十尺爲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故从又持十。直㒳切。十部。 |
千 | 十百也。从十。人聲。此先切。十二部。 |
肸 | 肸蠁、逗。布也。李善注上林賦、甘泉賦皆引肸蠁布也。今據正。上林賦曰。肸蠁布寫。彪注曰。肸、過也。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批。薌葢同蠁。按虫部蠁、知聲蟲也。肸蠁者、葢如知聲之蟲一時雲集。蜀都賦翕響義同。春秋晉羊舌肸、字叔向。向釋文許㒳切。卽蠁字。知肸蠁之語甚古。从十。䏌聲。羲乙切。十二部。 |
卙 | 卙卙、逗。盛也。小徐曰。詩宜爾子孫蟄蟄兮。毛曰。蟄蟄和集也。與卙卙義近。从十。甚聲。子入切。七部。按廣韵昌入切。玉篇又充入切。汝南名蠶盛曰卙。此汝南方言也。今江蘇俗語多云密卙。卙音如蟄。 |
博 | 大通也。凡取於人易爲力曰博。陳風鄭箋。交博好也。从十博。會意。尃、布也。亦聲。補各切。五部。 |
㔹 | 材十人也。十倍於人也。十人爲㔹。千人爲俊。王制。祭用數之仂。注。仂、什一也。按一當十爲㔹。故十取一亦爲仂。葢仂本作㔹也。从十力。十人之材也。力亦聲。力亦二字今補。盧則切。一部。 |
廿 | 二十幷也。古文省多。省多者、省作二十㒳字爲一字也。考工記。桯長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之一謂之枚。本於二字爲句絶。故書十與上二合爲廿。此可證周時凡言二十可作廿也。古文廿仍讀二十㒳字。秦碑小篆則維卄六年、維卄九年、卅有七年皆讀一字。以合四言。卄之讀如入。卅之讀如?。皆自反也。至唐石經二十皆作卄。三十皆作卅。則仍讀爲二十、三十矣。人汁切。七部。 |
𠦫 | 詞之集也。此依廣韵玉篇訂。詞當作辭。此下當有詩曰辭之𠦫矣六字。葢詩作𠦫。許以集解之。今毛詩作輯。傳作輯、和也。許所偁葢三家詩。从十。咠聲。秦入切。七部。按十部當終於二十幷之廿。𠦫字或寫者奪之而綴於末。 |
文九 |
𠦃 | 三十幷也。古文省。此亦當云省多。奪耳。古音當先立切。七部。今音蘇沓切。凡𠦃之屬皆从𠦃。 |
世 | 三十年爲一世。論語。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孔曰。三十年曰世。按父子相繼曰世。其引伸之義也。从𠦃而曳長之。曳長之、謂末筆也。亦取其聲。末筆曳長。卽爲十二篇之⺄、从反厂。亦是抴引之義。世合𠦃⺄會意。亦取乁聲爲聲。讀如曳也。許書言取其聲者二。禿取粟聲、世取曳聲也。曳从𠂆聲。𠂆乁一也。舒制切。十五部。毛詩世在十五部。而枼葉以爲聲。又可證八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矣。 |
文二 |
言 | 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大雅毛傳曰。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論、正義作荅。鄭注大司樂曰。發端曰言。荅難曰語。注襍記曰。言、言己事。爲人說爲語。按三注大略相同。下文語、論也。論、議也。議、語也。則詩傳當從定本、集注矣。爾雅、毛傳。言、我也。此於雙聲得之。本方俗語言也。从口。䇂聲。語軒切。十四部。凡言之屬皆从言。 |
譻 | 聲也。思玄賦。鳴玉鸞之譻譻。原注。譻譻、聲也。按篆下當有譻譻二字。淺人刪之。从言賏聲。烏莖切。十一部。 |
謦 | 欬也。欬、屰气也。通俗文曰。利喉謂之謦欬。按謦欬見莊子徐無鬼。从言。殸聲。去挺切。十一部。殸、籒文磬字。見石部。 |
語 | 論也。此卽毛鄭說也。語者、禦也。如毛說。一人辯論是非謂之語。如鄭說。與人相荅問辯難謂之語。从言。吾聲。魚舉切。五部。 |
談 | 語也。談者、淡也。平淡之語。从言。炎聲。徒甘切。八部。 |
謂 | 報也。㚔部曰。報、當罪人也。葢㓝與罪相當謂之報。引伸凡論人論事得其實謂之報。謂者、論人論事得其實也。如論語謂韶、謂武子、謂子賤子、謂仲弓、其斯之謂與、大學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是也。亦有借爲曰字者。如左傳王謂叔父、卽魯頌之王曰、叔父也。亦有訓爲勤者。亦以合音冣近也。从言。胃聲。于貴切。十五部。 |
諒 | 信也。方言。衆信曰、諒。周南、召南、衞之語也。經傳或假亮爲諒。从言。京聲。力讓切。十部。 |
詵 | 致言也。从言先。所謂先容也。先亦聲。所臻切。十三部。詩曰。螽斯羽。詵詵兮。此引周南說假借也。毛曰。詵詵、衆多也。按以衆多釋詵詵。謂卽𨐔𨐔之假借。陸氏詩音義云。詵詵、說文作𨐔。陸所據多部有𨐔字。引詩螽斯羽𨐔𨐔兮。葢三家詩。此引毛詩。或作駪駪、莘莘、侁侁。皆同。 |
請 | 謁也。周禮。春朝秋覲。漢改爲春朝秋請。从言。青聲。七井切。又才性切。十一部。 |
謁 | 白也。廣韵曰。白、告也。按謁者、若後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並列所白事。从言。曷聲。於歇切。十五部。 |
許 | 𦗟言也。𦗟從之言也。耳與聲相入曰𦗟。引伸之凡順從曰𦗟。許、或假爲所。或假爲御。下武傳。許、進也。卽御進也。東平王蒼正作昭茲來御。又爲鄦之叚借字。从言。午聲。虚呂切。五部。 |
諾 | 𤻮也。𤻮者、應之俗字。說解中有此字。或偶爾从俗。或後人妄改。疑不能明也。大徐於此部增𤻮字。誤矣。口部曰。唯、諾也。唯諾有急緩之别。統言之則皆應也。从言。若聲。奴各切。五部。 |
讎 | 猶𧭭也。心部曰。應、當也。讎者、以言對之。詩云無言不讎是也。引伸之爲物價之讎。詩賈用不讎、高祖飲酒讎數倍是也。又引伸之爲讎怨。詩不我能慉、反以我爲讎、周禮父之讎、兄弟之讎是也人部曰。仇、讎也。仇讎本皆兼善惡言之。後乃專謂怨爲讎矣。凡漢人作注云猶者皆義隔而通之。如公、穀皆云孫猶孫也。謂此子孫字同孫遁之孫。鄭風傳漂猶吹也。謂漂本訓浮。因吹而浮。故同首章之吹。凡鄭君、高誘等每言猶者皆同此。許造說文不比注經傳。故徑說字義不言猶。惟?字下云。㠭猶齊也。此因㠭之本義極巧視之。於?从㠭義隔。故通之曰猶齊。此以應釋讎甚明。不當曰猶應。葢淺人但知讎爲怨䛐。以爲不切。故加之耳。然則爾字下云麗爾猶靡麗也。此猶亦可刪與。曰此則通古今之語示人。麗爾古語。靡麗今語。魏風傳糾糾猶繚繚、摻摻猶纖纖之例也。○物價之讎後人妄易其字作售。讀承臭切。竟以改易毛詩賈用不讎。此惡俗不可從也。从言。雔聲。此以聲苞意。市流切。三部。 |
諸 | 辯也。辯當作辨。判也。按辨下奪䛐字。諸不訓辨。辨之䛐也。䛐者、意內而言外也。白部曰。者、别事䛐也。諸與者音義皆同。釋魚。前弇諸果。後弇諸獵。諸卽者。郊特牲。或諸遠人乎。亦作或者遠人乎。凡舉其一。則其餘謂之諸以别之。因之訓諸爲衆。或訓爲之。或訓爲之於。則於雙聲曡韵求之。从言。者聲。此以聲苞意。章魚切。五部。 |
詩 | 志也。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按許不云志之所之。徑云志也者。序析言之。許渾言之也。所以多渾言之者、欲使人因屬以求别也。又特牲禮詩懷之注。詩猶承也。謂奉納之懷中。內則詩負之注。詩之言承也。按正義引含神霧云。詩、持也。假詩爲持。假持爲承。一部與六部合音冣近也。上林賦葴持。持音懲。从言。寺聲。書之切。一部。 |
𧥳 | 古文詩省。左从古文言。右从之、省寸。 |
讖 | 驗也。驗本馬名。葢卽譣之假借。讖驗曡韵。有徵驗之書。河雒所岀書曰讖。十二字依李善鵩鳥、魏都二賦注補。釋名。讖、纖也。其義纖微也。从言。韱聲。楚蔭切。七部。 |
諷 | 誦也。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注。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倍同背。謂不開讀也。誦則非直背文。又爲吟詠以聲節之。周禮經注析言之。諷誦是二。許統言之。諷誦是一也。从言。風聲。芳奉切。古音在七部。 |
誦 | 諷也。从言。甬聲。似用切。九部。 |
讀 | 籒書也。籒各本作誦。此淺人改也。今正。竹部曰。籒、讀書也。讀與籒曡韵而互訓。庸風傳曰。讀、抽也。方言曰。抽、讀也。葢籒抽古通用。史記。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字亦作紬。抽繹其義薀至於無窮。是之謂讀。故⺊筮之辭曰籒。謂抽繹易義而爲之也。尉律。學僮十七巳上始試。諷籒書九千字。乃得爲吏。諷謂背其文。籒謂能繹其義。大史公作史記。曰余讀高祖侯功臣、曰大史公讀列封至便侯、曰大史公讀秦楚之際、曰余讀諜記、曰大史公讀春秋暦諩諜、曰大史公讀秦記皆謂紬繹其事以作表也。漢濡注經。𣃔其章句爲讀。如周禮注鄭司農讀火絶之、儀禮注舊讀昆弟在下、舊讀合大夫之妾爲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是也。擬其音曰讀。凡言讀如、讀若皆是也。易其字以釋其義曰讀。凡言讀爲、讀曰、當爲皆是也。人所誦習曰讀。如禮記注云周田觀文王之德博士讀爲厥亂勸寧王之德是也。諷誦亦爲讀。如禮言讀賵、讀書、左傳公讀其書皆是也。諷誦亦可云讀。而讀之義不止於諷誦。諷誦止得其文辭。讀乃得其義薀。自以誦書改籒書而讀書者尟矣。孟子云。誦其詩。讀其書。則互文見義也。从言。𧶠聲。徒谷切。三部。 |
𠶷 | 快也。快、喜也。从言中。會意。中之言得也。言而得故快。於力切。一部。 |
訓 | 說敎也。說敎者、說釋而教之。必順其理。引伸之凡順皆曰訓。如五品不訓、聞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訓以岀內五言是也。从言。川聲。許運切。十三部。 |
誨 | 曉教也。曉教者。明曉而教之也。訓以柔克。誨以剛克。周書無逸胥訓告、胥教悔是也。曉之以破其晦是曰誨。从言。毎聲。荒內切。十五部。 |
譔 | 專教也。專教者、專壹而教之也。鄭注論語異乎三子者之撰。撰讀曰譔。譔之言善也。廣韵曰。譔、善言也。本鄭。从言。巺聲。此緣切。十四部。 |
譬 | 諭也。諭、告也。譬與諭非一事。此亦統言之也。从言。辟聲。匹至切。十六部。 |
謜 | 徐語也。从言。原聲。魚怨切。十四部。孟子曰。故謜謜而來。萬章篇文。趙曰。如流水之與源通。據此。謜本作源。源古作原。葢許引孟原原而來證從原會意之恉。淺人加之言旁。如百穀艸木麗于地加艸頭之比。 |
詇 | 早知也。从言。央聲。於亮切。十部。 |
諭 | 告也。凡曉諭人者、皆舉其所易明也。周禮掌交注曰。諭、告曉也。曉之曰諭。其人因言而曉亦曰諭。諭或作喻。从言。俞聲。羊戎切。四部 |
詖 | 辨論也。此詖字正義。皮、剥取獸革也。柀、析也。凡从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詖爲辨論也。古文㠯爲頗字。此古文同音假借也。頗、偏也。从言。皮聲。彼義切古音在十五部。 |
諄 | 告曉之孰也。大雅。誨爾諄諄。左傳年未盈五十。而諄諄如八九十者。孟子。諄諄然命之乎。大雅諄諄、鄭注中庸引作忳忳。云忳忳、𢡆誠皃也。按其中𢡆誠。其外乃告曉之孰。義相足也。方言曰。諄、辠也。又曰。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此則敦字之假借。攵部曰。敦、怒也。詆也。詩。王事敦我。从言。𦎧聲。讀若庉。章倫切。十三部。 |
謘 | 語、諄謘也。諄謘葢猶鈍遟也。此諄字與上文不同。鍇本謘本在詑篆下。从言。屖聲。讀若行道遟遟。直离切。古音在十五部。廣韵直利切。 |
詻 | 論訟也。訟當作頌。論頌卽言容也。玉藻曰。戎容曁曁。言容詻詻。注。詻詻、教令嚴也。周禮𠈃氏六儀。五曰軍旅之容。注。軍旅之容。曁曁詻詻。傳曰。詻詻孔子容。未聞。論語曰。子温而厲。从言。各聲。五陌切。五部。 |
誾 | 和說而諍也。論語鄉黨孔注。侃侃、和樂皃。誾誾、、中正兒。先進皇侃亦云爾。按侃侃爲和樂者、謂侃侃卽衎衎之假借也。誾誾爲中正者、謂和悦而諍、柔剛得中也。言居門中。亦有中正之意。从言。門聲。語巾切。按此字自來反語皆恐誤。凡齗齗爲辨爭。狺狺爲犬吠。皆於斤聲言聲得語巾之音。若門聲字當讀莫奔切。或讀如瞒如蠻。𣃔不當反從言之雙聲切語巾也。楊子。何後世之訔訔也。司馬曰。爭辨皃。是訔訔同漢書之齗齗。自來字書韵書與門聲之誾同。又恐誤也。誾誾與穆穆慔慔勉勉亹亹等爲雙聲。古音在十三部。 |
謀 | 慮難曰謀。左傳叔孫豹說皇皇者華曰。訪問於善爲咨。咨難爲謀。魯語作咨事爲謀。韋曰。事當爲難。吳語大夫種曰。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囗部曰。圖、畫計難也。圖與謀同義。从言。某聲。莫浮切。古音在一部。 |
𠰔 | 古文謀。鍇本作?。不誤。从母非从母也。母聲某聲同在一部。士冠禮古文某爲謀。葢古文禮某作𠰔也。 |
𧦥 | 亦古文。上从母。下古文言。 |
謨 | 議謀也。釋詁曰。謨、謀也。許於雙聲釋爲議謀。詩巧言假莫爲謨。从言。莫聲。莫胡切。五部。虞書曰。曰當作有。咎繇謨。謂自曰若稽古咎繇、至帝拜曰往欽哉一篇也。 |
𠻚 | 古文謨。从口。此葢壁中尚書古文如此作也。上文言咎繇謨者、孔安國以隷寫之作謨也。 |
訪 | 汎謀曰訪。汎與訪雙聲。方與旁古通用。溥也。洪範。王訪于箕子。晉語。文王諏於蔡原而訪於辛尹。韋曰。諏訪皆謀也。本釋詁。許於方聲别之曰汎謀。从言。方聲。敷亮切。十部。 |
諏 | 聚謀也。左傳。咨事爲諏。魯語作咨才。韋曰。才當爲事。按釋詁。諏、謀也。許於取聲别之曰聚謀。儀禮今文假詛爲諏。大玄作?从言。取聲。子于切。古音在四部。 |
論 | 議也。論以侖會意。亼部曰。侖。思也。龠部曰。侖、理也。此非㒳義。思如玉部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之䚡。靈臺。於論𡔷鍾。毛曰。論、思也。此正許所本。詩於論正侖之假借。凡言語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皇侃依俗分去聲平聲異其解。不知古無異義。亦無平去之别也。王制。凡制五㓝。必卽天論。周易。君子以經論。中庸。經論天下之大經。皆謂言之有倫有脊者。許云。論者、議也。議者、語也。似未盡。从言。侖聲。當云从言侖、侖亦聲。盧昆切。十三部。 |
議 | 語也。上文云論難曰語。又云語、論也。是論議語三字爲與人言之稱。按許說未盡。議者、誼也。誼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謂議。至於詩言岀入風議、孟子言處士横議、而天下亂矣。一曰謀也。韵會引有此四字。从言。義聲。當云从言義、義亦聲。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 |
訂 | 平議也。考工記注。參訂之而平。从言。丁聲。他頂切。十一部。 |
詳 | 審議也。審、悉也。經傳多假爲祥字。又音羊。爲詳狂字。从言。羊聲。似羊切。十部。 |
諟 | 理也。左傳。君與大夫不善是也。國語作王弗是。韋曰。是、理也。是者諟之假借字。韋注與許合。理猶今人言是正也。臣之行𧮂者王不能是正也。大學引大甲。顧諟天之明命。注。諟猶正也。某氏僞大甲傳。諟、是也。皆與許合。大學諟或爲題。从言。是聲。承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
諦 | 審也。毛傳曰審諦如帝。从言。帝聲。都計切。十六部。 |
識 | 常也。常當爲意。字之誤也。草書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寫書。迨草變眞。譌誤往往如此。意者、志也。志者、心所之也。意與志、志與識古皆通用。心之所存謂之意。所謂知識者此也。大學。誠其意。卽實其識也。一曰知也。矢部曰。知、識䛐也。按凡知識、記識、標識、今人分入去二聲。古無入去分别。三者實一義也。从言。戠聲。賞職切。一部。 |
訊 | 問也釋言曰。訊、言也。小雅。訊之占夢。毛曰。訊、問也。鄭箋執訊皆兼言問爲訓。从言。卂聲。思晉切。十二部。 |
𧨼 | 古文訊。从卥。卥古文西。西古音詵。與十二部冣近。 |
詧 | 言微親察也。从言。祭省聲。鉉祭作察。誤。楚八切。十五部。 |
謹 | 愼也。心部曰。愼、謹也。从言。堇聲。居隱切。十三部。 |
䚮 | 厚也。因仍則加厚。䚮與仍音義略同。从言。乃聲。如乘切。六部。 |
諶 | 誠諦也。釋詁。諶、信也。許曰誠諦。未詳。疑諦乃締之誤。从言。甚聲。是吟切。七部詩曰。天難諶斯。大雅文。今詩作忱。毛曰。忱、信也。按諶忱義同音近。古通用。今詩其命匪諶。心部作天命匪忱。 |
信 | 誠也。釋詁。誠、信也。从人言。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从人言。息晉切。十二部。古多以爲屈伸之伸。 |
㐰 | 古文信省也。 |
訫 | 古文信。言必由衷之意。 |
訦 | 燕代東齊謂信訦也。方言。允訦恂展諒穆信也。燕代東齊曰訦。从言。冘聲。是吟切。古音在八部。 |
誠 | 信也。从言。成聲。氏征切。十一部。 |
誡 | 敕也。攵部曰。敕、誡也。从言。戒聲。古拜切。古音在一部。 |
誋 | 誡也。淮南繆稱注曰。誋、誡也。从言。忌聲。渠記切。一部。 |
誥 | 告也。見釋詁。按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告字。以此誥爲上告下之字。又秦造詔字。惟天子獨稱之。文選注卅五引獨𣃔曰。詔猶告也。三代無其文。秦漢有也。據此可證秦巳前無詔字。至倉頡篇乃有幼子承詔之語。故許書不錄詔字。鉉補之。非也。从言。告聲。古到切。古音在三部。 |
𧧙 | 古文誥。按此从言肘聲。是古音在三部之證。 |
誓 | 約束也。周禮五戒。一曰誓。用之於軍旅。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从言。㪿聲。時制切。十五部。 |
譣 | 問也。按言部讖、驗也。竹部籤、驗也。驗在馬部爲馬名。然則云徵驗者、於六書爲假借。莫詳其正字。今按譣其正字也。譣訓問、謂按問。與試驗、應驗義近。自驗切魚窆。譣切息廉二音迥異。尟識其關竅矣。从言。僉聲。息廉切。七部。周書曰。勿以譣人。立政文。按此偁周書說假借也。立政。勿用譣人。其惟吉士。此譣正憸之假借。心部曰。憸、詖也。憸利於上侫人也。依今音訓問則魚窆切。譣人則息廉切。 |
詁 | 訓故言也。故言者、舊言也。十口所識前言也。訓者、說教也。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教人是之謂詁。分之則如爾雅析故訓言爲三。三而實一也。漢人傳注多偁故者、故卽詁也。毛詩云故訓傳者、故訓猶故言也。謂取故言爲傳也。取故言爲傳、是亦詁也。賈誼爲左氏傳訓故。訓故者、順釋其故言也。从言。古聲。公戸切。五部。詩曰詁訓。此句或謂卽大雅古訓是式。或謂卽毛公詁訓傳。皆非是。按釋文於抑、告之話言下云。戸快反。說文作詁。則此四字當爲詩曰告之詁言六字無疑。毛傳曰。詁言古之善言也。以古釋詁正同許以故釋詁。陸氏所見說文未誤也。自有淺人見詩無告之詁言。因改爲詩曰詁訓。不成語耳。 |
譪 | 臣盡力之美。釋訓曰。譪譪、萋萋、臣盡力也。大雅毛傳曰。譪譪猶濟濟也。濟濟、多威儀也。詩曰。譪譪王多吉士。卷阿文。从言。葛聲。於害切。十五部。 |
誎 | 餔旋促也。未聞。疑有誤字。廣雅。誎、促也。集韵、手鑑云。飾也。从言。束聲。桑谷切。三部。 |
諝 | 知也。周禮、詩皆假胥爲之。天官胥十有二人注。胥讀爲諝。謂其有才知爲什長。秋官象胥注。胥其有才知者也。小雅君子樂胥箋云。胥有才知之名也。周易假須爲之。鄭云。須、有才知之稱。天文有須女。屈原之妹名女須。按荀爽一名諝。从言。胥聲。私呂切。五部。 |
証 | 諫也。呂覽士尉以証靜郭君。高曰。証、諫也。今俗以証爲證驗字。遂改呂覽之証爲證。从言。正聲。讀若正月。之盛切。十一部。按古音凡正皆讀如征。獨言正月者、隨舉之耳。 |
諫 | 証也。从言。柬聲。古晏切。十四部。 |
諗 | 深諫也。諗深曡韵。深諫者、言人之所不能言也。小雅。是用作歌。將母來諗。箋云。諗、告也。以餋父母之志來告於君。左傳。昔辛伯諗周桓公。此皆於深諫義近。毛曰。諗、念也。此則謂諗爲念之同音假借。从言。念聲。式荏切。七部。春秋傳曰。辛伯諗周桓公。左傳閔、二年文。桓十八年諗作諫。 |
課 | 試也。廣韵。第也。税也。皆課試引伸之義。从言。果聲。苦臥切。十七部。 |
試 | 用也。从言。式聲。式束切。一部。虞書曰。明試以功。堯典、皋陶謨㒳見。偁堯典則虞。書當爲唐書。 |
諴 | 和也。和當作龢。某氏注尚書同。从言。咸聲。胡毚切。七部。周書曰。不能諴于小民。洛誥文。不今。各本作丕。宋本說文、宋本集韵皆作不。詩書丕多通不也。能、鉉有鍇無。 |
䚻 | 徒歌。釋樂曰。徒歌曰謡。魏風毛傳曰。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又大雅傳曰。歌者比於琴瑟也。徒歌曰謡。徒擊𡔷曰咢。今本或妄刪之。从言。肉聲。各本無聲字。缶部䍃从缶、肉聲。然則此亦當曰肉聲無疑。肉聲則在弟三部。故䌛卽由字。音轉入弟二部。故䚻瑤䌛傜皆讀如遙。䚻謠古今字也。謠行而䚻廢矣。凡經傳多經改竄。僅有存者。如漢五行志。女童䚻曰。檿萁服。余招切。二部。篇、韵皆曰。䚻與周切。從也。此古音古義。 |
詮 | 具也。淮南書有詮言訓。高注曰。詮、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故曰詮言。欠部欥下曰。詮䛐也。然則許意。謂詮解。从言。全聲。此緣切。十四部。 |
訢 | 喜也。从言。斤聲。許斤切。十三部。按此與欠部欣音義皆同。萬石君傳。僮僕訢訢如也。晉灼引許愼曰。訢古欣字。葢灼所據說文訢在欠部欣下。云古文欣、從言。 |
說 | 說釋也。說釋卽悦懌。說悦釋懌皆古今字。許書無悦懌二字也。說釋者、開解之意。故爲喜悦。釆部曰。釋、解也。从言。兑聲。儿部曰。兑、說也。本周易。此從言兑會意。兑亦聲。弋雪切。十五部。一曰談說。此本無二義二音。疑後增此四字。别音爲失𤑔切。 |
計 | 會也。筭也。會、合也。筭當作算。數也。舊書多假筭爲算。从言十。會意。古詣切。十五部。 |
諧 | 詥也。此與龠部龤異用。龤專謂樂和。从言。皆聲。戸皆切。十五部。 |
詥 | 諧也。詥之言合也。从言。合聲。𠋫閤切。七部。 |
調 | 龢也。龢各本作和今正。龠部曰。龢、調也。與此互訓。和本係唱和字。故許云相應也。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从言。周聲。徒遼切。古音葢在三部。 |
話 | 會合善言也。䛡會曡韵。大雅。愼爾岀話。毛曰。話、善言也。从言。𠯑聲。胡快切十五部。傳曰。告之話言。此當作春秋傳曰箸之話言。見文六年左氏傳。淺人但知抑詩。故改之。刪春秋字。妄擬詩可稱傳也。抑詩作告之詁言。於詁下稱之。又妄改爲詩曰詁訓。 |
譮 | 籒文䛡。从言會。𠯑會同在十五部。故檜亦作栝。 |
諈 | 諈諉、絫也。絫累正俗字。今人槩作累而絫廢矣。見釋言。孫炎曰。楚人曰諈。齊人曰諉。郭璞曰。以事相屬累爲諈諉。从言。垂聲。竹寘切。音在十六十七部閒。 |
諉 | 諈諉也。舊作絫也。今依全書通例正。从言。委聲。女恚切。音在十六十七部閒。 |
警 | 言之戒也。?部曰。戒警也。小雅。徒御不警。毛曰。不警、警也。大雅以敬爲之。常武。旣敬旣戒。箋云。敬之言警也。亦作僘。从言敬。敬亦聲。己皿切。十一部。 |
謐 | 靜語也。今文尚書維㓝之謐哉。周頌。誐以謐我。釋詁曰。謐、靜也。按周頌謐亦作溢、亦作恤。堯典謐亦作恤。釋詁。溢、愼也。溢、愼、謐、靜也。恤與謐同部。溢葢恤之譌體。愼靜二義相成。許云靜語者、爲其從言也。从言。𥁑聲。彌必切。十二部。一曰無聲也。今多用此義。 |
謙 | 敬也。敬、肅也。謙與敬義相成。从言。兼聲。苦兼切。七部。謙或假嗛爲之。 |
誼 | 人所宜也。周禮肆師注。故書儀爲義。鄭司農云。義讀爲儀。古者書儀但爲義。今時所謂義爲誼。按此則誼義古今字。周時作誼。漢時作義。皆今之仁義字也。其威儀字。則周時作義漢時作儀。凡讀經傳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爲古則漢爲今。漢爲古則晉宋爲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今籒文爲古字。小篆隷書爲今字也。云誼者人所宜。則許謂誼爲仁義字。今俗分别爲恩誼字。乃野說也。中庸云。仁者人也。義者宜也。是古訓也。从言宜宜亦聲也。儀寄切。古音在十六部。 |
詡 | 大言也。禮器。德發揚詡萬物。注。詡猶普也。按詡之本義爲大言。故訓爲普則曰猶。凡古注言猶者視此。詡之引伸之義爲大。故周弁殷吁夏收、白虎通吁作詡。鄭注禮云。吁名岀於幠。幠、覆也。義可相發明。从言。羽聲。况羽切。五部。 |
諓 | 善言也。善上當有諓諓二字。古文秦誓𢧵𢧵善諞言。諞字下引之。今文秦誓戔戔。戈部戔字下引之。釋云。巧言也。戔戔公羊傳作諓諓。云惟諓諓善靖言。劉向九歎、漢書李尋傳亦皆作諓諓。王逸注楚辭。引尚書諓諓靖言。正皆今文尚書也。諸家作諓許作戔者、同一今文而有異本。如同一古文而馬作偏許作諞不同也。戔下旣引戔戔矣。而諓下又云善言者。此又用王逸所據諓諓靖言之本也。善言釋靖言。何休曰。靖猶撰也。撰同譔。譔言、善言也。廣雅釋訓曰。諓諓、善也。賈逵外傳注曰。諓諓、巧言也。韋昭注曰。諓諓、巧辨之言。然則此善言、謂善爲言辭者。不同䛡下之善言也。从言。戔聲。慈衍切。十四部。一曰謔也。别一義。 |
誐 | 嘉善也。誐嘉曡韵。壴部嘉、美也。从言。我聲。五何切。十七部。詩曰。誐以謐我。周頌文。謐鉉本作溢。此用毛詩改竄也。廣韵引說文作謐。按毛詩假以溢我。傳曰。假嘉、溢愼。與誐謐字異義同。許所偁葢三家詩。誐謐皆本義。假溢皆假借也。然謐溢並見釋詁。可知周時巳有此二本之殊矣。若左氏作何以恤我。何者、誐之聲誤恤與謐同部。堯典惟㓝之謐哉。古文亦作恤。 |
詷 | 共也。从言。同聲。徒紅切。九部。周書曰。在后之詗。顧命文。某氏尚書作在後之侗釋文曰。馬本作詗共也。許葢用馬說。祭統。鋪筵設詷几。注。詷之言同也。祭者以其妃配之亦不特几也。按此經注本如見。假令經本作同几。又何煩以詷釋之哉。鄭必云之言者鄭意詷本不訓同。於其曡韵訓爲同非若馬許徑云共也。引書後作后者、儀禮注引孝經說云后者、後也。此依韵會用鍇本。一曰譀也。通俗文。言過謂之𧩪詷。麤痛徒痛二切。按言過者、言之太過也。與譀訓合。廣韵作言急。恐誤。 |
設 | 施陳也。設施雙聲。㫃部曰。施旗旖施也。有布列之義。𨸏部曰。敶、列也。然則凡言陳設者、敶之假借字。陳行而敶廢矣。从言殳。會意言殳者、以言使人也。凡設施必使人爲之。識列切。十五部。殳使人也。殳者。可運旋之物。故使人取意於殳。般字下曰。殳所以旋也。 |
護 | 救視也。尚書中𠋫握河紀。堯受河圖。伯禹進迎。舜契陪位。稷辨護。注云。辨護者、供時用相禮儀。周禮注亦云辨護。蕭何世家。數以吏事護高祖。从言。蒦聲。胡故切。五部。 |
譞 | 譞、此複舉字之未刪者。慧也。與人部儇音義皆同。从言。瞏聲。許緣切。十四部。 |
誧 | 大也。廣雅同。从言。甫聲。博孤切。五部。一曰人相助也。廣韵曰。誧、諫也。讀若逋。 |
諰 | 思之意。廣韵曰。言且思之。疑古本作言且思之意也。方言而又思之。故其字從言思。意者、䛐下意內言外之意。荀卿曰。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己也。漢書諰作鰓。蘇林曰。讀如愼而無禮則葸之葸。鰓、懼皃也。按又作𤟧。又作偲。皆訓懼。與思訓義近。从言思。會意。思亦聲。思亦二字今補。胥里切。一部。 |
託 | 寄也。與人部侂音義皆同。从言。乇聲。他各切。五部。 |
記 | 疋也。疋各本作疏。今正。疋部曰。一曰疋、記也。此疋記二字轉注也。疋今字作疏。謂分疏而識之也。廣雅曰。註紀疏記學栞志識也。按晉唐人作註記字。註從言不從水。不與傳注字同。从言。己聲。居吏切。一部。 |
譽 | 稱也。稱當作偁。轉寫失之也。偁、舉也。譽、偁美也。从言。與聲。羊茹切。五部。 |
譒 | 𢾭也。手部播、一曰布也。此與音義同。从言。番聲。補過切。十七部。番聲本在十四部。商書曰。王譒告之。般庚上篇文。今尚書作播。 |
謝 | 辤去也。辤、不受也。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此謝之本義也。引伸爲凡去之偁。又爲衰退之偁。俗謂拜賜曰謝。从言。䠶聲。辤夜切。古音在五部。按經典無榭字。衹作謝。釋宫。無室曰榭。轉寫俗字也。木部不錄。 |
謳 | 齊歌也。師古注高帝紀曰。謳、齊歌也。謂齊聲而歌。或曰齊地之歌。按假令許意齊聲而歌。則當曰衆歌。不曰齊歌也。李善注吳都賦引曹植妾薄相行曰。齊謳楚舞紛紛。太平御覽引古樂志曰。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淫歌曰哇。若楚辭吳歈蔡謳、孟子河西善謳、則不限於齊也。从言。區聲。烏矦切。四部。 |
詠 | 歌也。堯典曰。歌永言。樂記曰。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从言。永聲。爲命切。古音在十部。 |
咏 | 詠或从口。 |
諍 | 止也。經傳通作爭。从言。爭聲。側逬切。十一部。 |
𧦝 | 召也。口部曰。召、𧦝也。後人以呼代之。呼行而𧦝廢矣。从言。乎聲。荒烏切。五部。 |
謼 | 𧦝也。依韵會訂。此與口部嘑異義而通用。大雅崔本。式號式謼。从言。虖聲。荒故切。五部。 |
訖 | 止也。見釋詁。榖梁傳母訖糴。范曰。訖、止也。按孟子謂之遏糴。从言。气聲。居迄切。十五部。 |
諺 | 傳言也。諺傳曡韵。傳言者、古語也。古字從十口、識前言。凡經傳所偁之諺。無非前代故訓。而宋人作注乃以俗語俗諭當之。誤矣。玄應引此下有謂傳世常言也。葢庾儼黙注。从言。彥聲。魚變切。十四部。按此與尚書乃逸乃喭、論語由也喭皆訓?喭者各字。衞包改尚書之喭爲諺。大誤。 |
訝 | 相迎也。周禮曰。諸矦有卿訝也。秋官掌訝職文。惟周禮作訝。他經皆作御。如詩百㒳御之。毛曰。御、迎也。以御田祖。箋云。御、迎也。書予御續乃命于天、弗御克奔、以役西土、御衡不迷、某氏皆訓迎。故衞包遂皆改爲迓。士昏禮媵御、曲禮大夫士必自御之、穀梁傳跛者御跛者、眇者御眇者、列子遇駭鹿御而擊之皆訓迎。則皆訝之同音假借。从言。迎必有言。故從言。牙聲。吾駕切。古音在五部。此下鉉增迓字。云訝或從辵。爲十九文之一。按迓俗字。岀於許後。衞包無識。用以改經。不必增也。 |
詣 | 𠋫至也。𠋫至者、節𠋫所至也。致下云。送詣也。凡謹畏精微深造以道而至曰詣。關中記。建章宫有馺娑、駘盪、枍詣、承光四殿。西京、西都賦皆作枍詣。俗作栺誤。从言。旨聲。五計切。十五部。 |
講 | 和解也。和當作龢。不合者調龢之、紛糾者解釋之是曰講。易曰。君子以朋友講習。史記虞卿甘茂二傳、漢書項羽傳皆假媾爲講。古音同也。从言。冓聲。古項切。古音在四部。 |
謄 | 迻書也。今人猶謂謄寫。从言。朕聲。徒登切。六部。 |
訒 | 顿也。訒顿曡韵。顿之言鈍也。从言。刃聲。而振切。十三部。論語曰。其言也訒。顏淵篇文。 |
訥 | 言難也。與訒義同。與㕯音義皆同。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苞曰。訥、遟鈍也。从言內。內亦聲也。內骨切。十五部。 |
謯 | 謯娽也。廣雅曰。謯、𧨹也。篇、韵皆曰。謯、𧨹也。𧨹、謯也。按許書有娽無𧨹。故仍之。其義則未聞。謯娽當是古語。許當是三字句。从言。虘聲。側加切。廣韵子邪切。古音在五部。 |
𧨍 | 待也。小徐曰。此與徯字義相通。从言。伿聲。讀若䭆。胡禮切。古音在十六部。 |
譥 | 痛嘑也。嘑作呼。誤。譥與噭義略同。痛嘑、若顏氏家訓所云北人呼羽罪反之音、南人呼于來反之音也。从言。敫聲。古弔切。二部。 |
譊 | 恚嘑也。从言。堯聲。女交切。二部。 |
謍 | 小聲也。小上當奪謍謍二字。謍𧭈、小聲也。从言。熒省聲。余傾切。十一部。詩曰。謍謍青蠅。小雅文。毛詩作營營。傳曰。營營往來皃。許所偁葢三家詩也。 |
諎 | 大聲也。爾雅。行扈唶唶。釋文曰。唶、說文云借字也。一云大聲也。按說文人部無借字。據陸則此大聲也之上今奪五字。但借字也三字語不完。且陸不分疏云唶、說文作諎。今未敢輒補。要陸所據爲善本。許書叚下曰。借也。耤下曰。古者使民如借。序目曰。六曰假借。人部未必無借字。而諎唶可以爲借字。固非無徵矣。借、資昔資夜二切。孔沖遠曰。假借字、在取者則假讀上聲借讀入聲。在與者、則皆讀去聲。聲類曰。嚄大笑。唶大呼。考工記侈則柞注。柞讀爲咋咋然之咋。聲大外也。按咋咋、諎諎同。皆大聲。从言。㫺聲。讀若笮。莊革切。古音在五部。 |
唶 | 諎或从口。 |
諛 | 讇也。諛者所以爲讇。故渾言之。从言。臾聲。羊朱切。四部。 |
讇 | 諛也。讇者未有不諛。从言。閻聲。丑剡切。八部。 |
諂 | 讇或从臽。 |
諼 | 詐也。公羊傳。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爲諼也。何曰。諼、詐也。息夫躳傳。虚造詐諼之策。按師古注云。諼、詐辭也。辭當是䛐。此葢小顏所據說文作詐䛐也。淺人刪䛐耳。衞風。終不可諼兮、傳曰。諼、忘也。此諼葢藼之假借。藼本令人忘憂之艸。引伸之凡忘皆曰藼。伯兮詩作諼艸。淇奥詩作不可諼。皆假借也。許偁安得藼艸。葢三家詩也。从言。爰聲。況袁切。十四部。 |
謷 | 不省人言也。省各本作肖。今正。言字依韵會補。詩板。我卽爾謀。聽我囂囂。傳曰。囂囂猶謷謷也。箋云。女聽我言謷謷然不肎受。玉篇聱字下引廣雅。不入人語也。聱卽謷之俗。廣韵六豪曰。謷、不省人也。奪言字。五肴曰。謷、不肖也。則依誤本說文而又少二字。東方朔傳。聲謷謷。亦正謂其不省人言耳。此條得諸鈕非石。又按釋訓曰。囂囂、傲也。囂囂卽謷謷之叚借。从言。敖聲。五牢切。二部。一曰哭不止、悲聲謷謷。此亦用朔傳爲說。一說聲謷謷者、詆其不勝痛呼謈也。當許時朔傳巳有二解矣。 |
訹 | 誘也。按晉語。里克、㔻鄭告公子重耳曰。子盇入乎。吾請爲子鉥。此假鉥爲訹也。服鳥賦。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孟康曰。怵、爲利所誘怵然。此假怵爲訹也。从言。术聲。思律切。十五部。 |
詑 | 沇州謂欺曰詑。此不見於方言。方言。秦謂之謾。郭云。言謾詑。詑音大和切。按戰國策曰。寡人正不喜詑者言也。从言。它聲。託何切。十七部。 |
謾 | 欺也。宣帝詔欺謾。季布傳面謾。韋注漢書云。謾、相抵讕也。从言。曼聲。母官切。十四部。 |
譇 | 譇拏、逗。曡韵字。羞窮也。方言。㘓哰謰謱拏也。拏、楊州會稽之語也。或謂之惹。或謂之䛳。郭曰。拏謂譇拏也。奴加反。按譇拏岀此。羞窮者、謂羞澀辭窮而支離牽引。是曰譇拏。从言。奢聲。陟加切。古音在五部。 |
𧧻 | 慙語也。與心部怍音同義近。論語。其言之不怍。則爲之也難。當作此𧧻。从言。作聲。鉏駕切。古音在五部。按玉篇云。蹔語也。疑左傳定八年桓子咋謂林楚。杜云咋暫也。當作𧧻字。 |
謺 | 謺讘也。謺讘當是曡韵雙字。但不類列。而讘在後謓字下。葢後人亂之。从言。執聲。之涉切。七部。 |
謰 | 謰謱也。方言。㘓哰謰謱拏也。東齊周晉之鄙曰㘓哰。㘓哰亦通語也。南楚曰謰謱。或謂之支註。或謂之詀謕。按譇拏、謰謱皆雙聲。从言。連聲。力延切。十四部。 |
謱 | 謰謱也。从言。婁聲。洛矦切。四部。 |
詒 | 相欺詒也。金縢。公乃爲詩以詒王。名之曰鴟鴞。鄭曰。詒、說也。周公恐其屬黨將死。恐其㓝濫。又破其家。而不敢正言。故作鴟鴞之詩以詒王。按尚書字本作詒。鄭注說當讀輸芮切。正義改爲怡悅字。誤矣。周公善辭以誘王。故史臣目之曰詒。此鄭意也。穀梁傳曰。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注。詒託、猶假寄。列子。狎侮欺詒。郭注方言云。汝南人呼欺亦曰詒。音殆。史、漢多假紿爲之。一曰遺也。釋言、毛傳皆曰。詒、遺也。俗多假貽爲之。从言。台聲。與之切。按今音前義徒亥切。一部。 |
謲 | 相怒使也。从言。參聲。倉南切。七部。玉篇干紺切。 |
誑 | 欺也。从言。𢚇聲。居況切。十部。 |
譺 | 騃也。騃、馬行仡仡也。此騃之本義也。方言。癡、騃也。騃吾駭反。此騃之别義也。廣雅。譺、調也。謂相嘲調。通俗文。大調曰譺。按大相嘲調者如癡騃然也。从言。疑聲。五介切。古音在一部。 |
𧬮 | 相誤也。廣韵。相𧬮誤也。𧬮誤葢同詿誤。从言。𥈀聲。古駡切。按䀠部作𥇛。𥇛舉朱切。不得𥇛聲讀古駡切。 |
訕 | 謗也。論語。惡居下而訕上者。訕與女部姗、誹也音義同。从言。山聲。所晏切。十四部。 |
譏 | 誹也。譏誹曡韵。譏之言微也。以微言相摩切也。引伸爲關市譏而不征之譏。从言。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
誣 | 加也。玄應五引皆作加言。加言者架言也。古無架字。以加爲之。淮南時則訓。鵲加巢。加巢者、架巢也。毛詩箋曰。鵲之作巢。冬至加之。劉昌宗加音架。李善引呂氏春秋注曰。結、交也。構、架也。云加言者、謂憑空構架聽者所當審愼也。按力部曰。加、語相增加也。從力口。然則加與誣同義互訓。可不增言字。加與誣皆兼毁譽言之。毁譽不以實皆曰誣也。方言。誣䛳與也。吳越曰誣。荆楚曰䛳與。猶齊晉言阿與。表記。受禒不誣。注曰。於事不信曰誣。从言。巫聲。武扶切。五部。 |
誹 | 謗也。誹之言非也言非其實。从言。非聲。敷尾切。十五部。 |
謗 | 毁也。謗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過其實。諭語。子貢方人。假方爲謗。从言。旁聲。補浪切。十部。 |
譸 | 詶也。按詶、詛也。則譸亦詛也。从言。壽聲。讀若醻。張流切。三部。周書曰。無或譸張爲幻。無逸文。釋訓曰。侜張、誑也。毛詩作侜張。他書或作侏張。或作輈張。皆本無正字。以雙聲爲形容語。此偁譸張。訓誑不訓詶。是亦假借之理也。 |
詶 | 詛也。玉篇云。說文職又切。詛也。玄應六引曰。祝今作呪。說文作詶。詛也。之授切。今各本作譸也。乃因俗用詶爲酬應字、市流切。不欲釋以詛。遂改之耳。詶訓以言荅之。而詶詛作呪。此古今之變也。若經典則通用祝不用詶。左傳。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此祝詛分言也。大雅。矦作矦祝傳云。作祝祖也。此祝讀呪。祝詛不分也。从言。州聲。三部。 |
詛 | 詶也。从言。且聲。荘助切。五部。 |
䛆 | 詶也。祝?字亦作䄂。葢與䛆一字也。从言。由聲。直又切。三部。 |
誃 | 離别也。釋言曰。斯誃離也。郭云。誃見詩。今毛詩未見誃字。疑析薪扡矣、容有作誃者。别兵列切。从言。多聲。尺氏切。古音在十七部。讀若論語跢予之足。泰伯篇云。啓予足。啓予手。鄭云。啓、開也。跢當是啓誤。或曰當作哆予之足。哆猶開也。周景王作洛陽誃臺。東京賦曰。於南則謻門曲榭。薛曰。謻門、冰室門也。水經注穀水篇曰。洛陽諸宫名曰南宫。有謻臺。臨照臺。東京賦謻門卽宣陽門也。門內有宣陽冰室。按謻臺葢謂謻門之臺也。謻者誃之或體。李善直移反。周景王作大錢大鐘。則其作誃臺也亦侈大之意。釋宫。連謂之簃。郭云。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簃廚連觀也。鉉竹部新附有簃字。按陸雲與兄書曰。曹公所爲屋。坼其謻堂。不可壞。直以斧斫之。其字亦作謻。爾雅之簃、葢亦誃之異體。 |
誖 | 亂也。从言。孛聲。蒲没切。十五部。 |
悖 | 誖或从心。 |
𢨋 | 籒文誖。从二或。㒳國相違。舉戈相向。亂之意也。角部觱以爲聲。 |
䜌 | 亂也。一曰治也。與爪部𤔔、乙部亂音義皆同。一曰不絶也。别一義从言絲。治絲易棼。絲亦不絶。故从絲會意。呂員切。十四部。宋景公之名、左傳作欒。古今人表作兜欒。宋世家作頭曼。趙宋袐閣有宋公䜌餗鼎。與竹書宋景公䜌合。 |
𤔭 | 古文䜌。 |
誤 | 謬也。按謬當作繆。古繆誤字從糸。如綢繆相戾也。大傳五者一物紕繆是。謬訓狂者妄言、與誤義隔。从言。吳聲。五故切五部。 |
詿 | 誤也。詿謂有所挂牽而然也。史記吳王濞傳。詿亂天下。漢書。景帝詔曰。吳王濞爲逆。詿誤吏民。从言。圭聲。古賣切。十六部。 |
誒 | 可惡之䛐。䛐各本作辭。誤。今正䛐者、意內而言外也。韋孟詩。勤唉厥生、漢書唉作誒。師古曰。誒歎聲。項羽本紀索隱曰。唉、歎恨發聲之䛐。皆與許此義合。从言。矣聲。許其切。一部。一曰誒逗。然。下當有也。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𧫦。口部曰。唉、?也。廣雅。欸𧫦然?也。是則誒與欸唉音義皆同。通用也。春秋傳曰。誒誒岀岀。襄三十年文。此證前一義也。今傳作譆譆。 |
譆 | 痛也。當作痛聲。左傳。或叫于宋大廟曰。譆譆岀岀。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甲午宋大災。按譆與熹同音。故云痛聲。从言。喜聲。火衣切。按火衣廣韵作許其爲是。一部。 |
詯 | 膽气滿聲在人上。从言。自聲。葢卽元曲所用咱字。讀若反目相睞。荒內切。十五部。 |
謧 | 謧詍、逗。多言也。玉篇云。欺謾之言。廣韵云。弄言。从言。离聲。呂之切。按廣韵之作支爲是。古音在十七部。 |
詍 | 多言也。與口部呭音義皆同。从言。世聲。余制切。十五部。詩曰。無然詍詍。口部偁詩作呭呭。此作詍詍。葢四家之别也。 |
訾 | 訾訾、逗。二字今補。不思稱意也。釋訓云。翕翕訿訿、莫供職也。毛傳云。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不思稱其上。不思稱其上者、謂不思報稱其上之恩也。大雅傳云。訿訿、寙不供事也。二傳辭異義同。意者、意內言外之意。按禮記少儀注。訾、思也。凡二見。此别一義。从言。此聲。將此切。十五十六部。按呰毁字古作呰。與訾别。後人混用。詩曰。翕翕訿訿。小雅文。 |
䛬 | 往來言也。一曰小兒未能正言也。一曰祝也。从言。匋聲。大牢切。古音在三部。 |
䛌 | 䛬或从包。匋聲包聲同在三部。 |
䛁 | 䛁䛁、逗。多語也。从言。冄聲。汝閻切。七部。樂浪有䛁邯縣。地理志、郡國志同。孟康音男。 |
䜚 | 䜚誻、逗。語相及也。此依玉篇訂。隶、及也。眔、目相及也。然則此從遝、訓語相及無疑。从言。遝聲。此形聲包會意。他合切。八部。 |
誻 | 䜚誻也。與曰部沓字音義皆同。荀卿書。愚者之言。誻誻然而沸。注。誻誻、多言也。从言。沓聲。徒合切。八部。 |
訮 | 諍語訮訮也。劉祥言事。蒙遜曰。汝聞劉裕入關。敢研研然也。斬之。魏書作妍妍。皆訮訮之同音也。匡謬正俗所謂殿研卽此。从言。幵聲。呼堅切。十二部。 |
讗 | 言壯皃。一曰數相怒也。从言。巂聲。讀若畫。呼麥切。十六部。 |
訇 | 駭言聲。駭各本作騃。依韵會訂。此本義也。引伸爲匉訇大聲。从言。匀省聲。虎横切。古音在十二部。變爲圁字。則西河郡圁陰、圁陽皆音銀是也。西京賦。沸卉輧訇與鶤温門諭韵。則人十三部。今入耕韵。非也。漢中西城有訇鄉。城俗本作域。誤。又讀若玄。謂讀若匀矣。其訇鄉則又讀若玄也。 |
𧥻 | 籒文不省。 |
諞 | 便巧言也。諞便曡韵。从言。扁聲。部田切。十二部。周書曰。𢧵𢧵善諞言。古文尚書秦誓文。諭語曰。友諞侫。季氏篇文。今作便。 |
𧭹 | 匹也。於曡韵釋之。从言。頻聲。符眞切。十二部。 |
𧥣 | 扣也。扣叩古今字。說文有敂無叩。此扣當作敂。如求婦先𧥣叕之。此葢古語。諭語我叩其㒳端而竭焉。孔曰。我則發事之始終以語之。公羊傳。吾爲子口隱矣。何曰。口猶口。語發動也。按猶口當作猶叩、句絶。从言口。會意。口者叩也。口亦聲。苦后切。四部。 |
誽 | 言相誽司也。誽司猶刺探。誽之言惹也。司之言伺也。从言。兒聲。女家切。古音在十六部。 |
誂 | 相𧦝誘也。戰國策。楚人有㒳妻。人誂其長者。長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許之。史記吳王濞傳。使中大夫應高誂膠西王。按後人多用挑字。从言。兆聲。徒了切。二部。 |
譄 | 加也。加下曰。語相譄加也。按譄加誣三字互訓。从言。曾聲。作滕切。六部。 |
詄 | 忘也。廣雅。誤也。从言。失聲。徒結切。十二部。 |
諅 | 忌也。廣韵七之曰。謀也。七志曰。志也。从言。其聲。渠記切。一部。周書曰。上不諅于凶德。多方文。上今書作爾尚二字。諅今書作忌。按宋本說文、篇、韵皆作上不諅于凶德。 |
譀 | 誕也。東觀漢記曰。雖誇譀猶令人熱。按誕也當作誇也。譀與誇互訓。从言。敢聲。下闞切。八部。 |
𧧴 | 俗譀。从忘。 |
誇 | 譀也。从言。夸聲。苦𤓰切。古音在五部。 |
誕 | 䛐誕也。此三字葢有誤。釋詁、毛傳皆云。誕、大也。从言。延聲。徒旱切。十四部。 |
𧥡 | 籒文誕。省正。 |
䜕 | 譀也。从言。萬聲。莫話切。十五部。 |
謔 | 戲也。从言。虐聲。虚約切。古音在二部。詩曰。善戲謔兮。衞風文。 |
詪 | 很戾也。廣韵難語皃。从言。𥃩聲。乎𢡆切。十三部。 |
訌 | 䜋也。大雅召旻傳曰。訌潰也。抑傳曰。虹、潰也。虹者訌之假借字。釋言。虹、潰也。亦作訌。郭云。謂潰敗。按許作䜋者、許以䜋與潰同也。詩。彼童而角。實虹小子。天降罪罟。蟊賊。內訌。皆謂禍由中岀。與中止之義合。从言。工聲。戸工切。九部。詩曰。蟊賊內訌。 |
䜋 | 中止也。中止者自中而止。猶云內亂。魏都賦李注引說文。䜋列、中止也。此依賦文衍列字。賦云。齊被練而銛戈。襲偏裻以䜋列。非中止之訓也。从言。貴聲。胡對切。十五部。司馬法曰。師多則民䜋。民各本作人。今依廣韵所引。䜋、止也。此以止與中止義别也。凡偁經傳而又釋其義者皆必其義與字本義不同。如堲讒說、曰圛、?席皆是。 |
𧬨 | 聲也。廣韵。衆聲。从言。歲聲。呼會切。十五部。詩曰。有𧬨其聲。毛詩雲漢。有嘒其星。毛曰。嘒、衆星皃。此有𧬨其聲、葢三家詩也如史所云赤氣亙天、砰隱有聲是也。或曰。聲當是星之誤。有𧬨其星如天官書天𡔷有音、天狗有聲之類也。 |
諣 | 疾言也。从言。咼聲。呼卦切。古音在十七部。 |
𧮓 | 譟也。从言。魋聲。杜回切。十五部。按許書無魋字。大徐據此補入鬼部。 |
譟 | 擾也。手部曰。擾、煩也。从言。喿聲。穌到切。二部。 |
訆 | 大嘑也。與㗊部嘂、口部叫音義皆同。从言。丩聲。古弔切。三部。春秋傳曰。或訆于宋大廟。襄三十年文。今傳作叫。 |
諕 | 號也。从言虎。此與号部號音義皆同。口部唬從口虎。亦讀若暠。凡嘑號之聲。虎爲冣猛。故皆從虎會意。乎刀切。二部。 |
讙 | 譁也。从言。雚聲。呼官切。十四部。 |
譁 | 讙也。从言。䔢聲。呼𤓰切。古音在五部。 |
謣 | 妄言也。从言。雩聲。羽俱切。五部。 |
𧪮 | 謣或从荂。玉篇云同譁。 |
譌 | 譌言也。疑當作僞言也。唐風。人之爲言。定本作僞言。箋云。爲、人爲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僞也。人以僞言相陷入。按爲僞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从言。爲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 |
謬 | 狂者之妄言也。古差繆多用從糸之字。與此謬義别。从言。翏聲。靡幼切。三部。 |
詤 | 夢言也。夕部曰。夢、不明也。吕覽。無由接而言見?。高曰。?讀爲誣妄之誣。按讀?爲誣者、正如亡無通用。荒幠通用也。从言。巟聲。呼光切。十部。 |
謈 | 大嘑自冤也。冤各本作勉。今依廣韵正。東方朔傳。舍人不勝痛。呼謈。鄧展曰。謈音𤓰瓝之瓝。按自冤者、自稱己冤枉也。田蚡疾。一身盡痛。若有擊者。謼服謝罪。晉灼曰。服音瓝。關西俗謂得杖呼及小兒啼呼爲呼瓝。然則謈亦作服、作瓝也。朔傳呼字亦音髐。蚡傳謼字亦音火交反。皆與下一字曡韵。廣韵曰嗃謈、大呼也是也。謈古音讀如匏。从言。㬥省聲。蒲角切。古音在二部。 |
訬 | 訬、此複舉字刪之未盡者。擾也。手部曰。擾、烦也。今俗語云炒?者、當作此字。一曰訬獪。犬部獪狡獪也。漢書曰。江都輕訬。吳都賦曰。輕訬之客。高注淮南曰。訬、輕利急疾也。李善音眇。从言。少聲。楚交切。二部。按此當爲前一義之音。讀若毚。此未詳。葢緅亦作纔之比。顧氏炎武曰。毚當作㲋。 |
諆 | 欺也。諆欺曡韵。小徐引漢書詆諆。然漢書自作詆欺也。从言。其聲。去其切。一部。 |
譎 | 權詐也。益梁曰謬。欺天下曰譎。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閒曰膠。自關而東西或曰譎。或曰膠。詐、通語也。按廣雅及爾雅釋文引方言皆有謬字。此欺天下曰譎不可通。當爲關東西曰譎。从言。矞聲。古穴切。十五部。 |
詐 | 欺也。从言。𠆦聲。測駕切。古五部。 |
訏 | 詭譌也。从言。于聲。況于切。五部。一曰訏𦎍。今字作吁嗟。此别一義。齊楚謂信曰訏。按信當作大。釋詁。訏、大也。方言。訏、大也。中齊西楚之閒曰訏。許語本楊。 |
𧪘 | 嗞也。口部曰。嗞、𦎍也。此云𦎍、嗞也。是爲異部互訓。各本改作咨者、淺人爲之耳。謀事曰咨。義不相涉。从言。𢀩聲。子邪切。古音在十七部。一曰痛惜。此與嗞𦎍義别。 |
讋 | 失气言。此與慴音義同。此从言、故釋之曰失气言。東都賦。陸讋水慄。一曰言不止也。言字各本無。依玉篇補。謂詍詍沓沓也。从言。龖省聲。傳毅讀若慴。之涉切。七部。 |
𧮩 | 籒文讋。不省。 |
謵 | 言謵讋也。疑上文失气言之上當有謵讋二字。曡韵字也。从言。習聲。秦入切。七部。 |
䛩 | 相毁也。从言。亞聲。宛古切。五部。一曰畏䛩。此與惡惡之惡略同。 |
䜐 | 相毁也。从言。隋聲。雖遂切。古音在十七部。篇、韵皆虚規切。 |
𧮑 | 嗑也。口部曰。嗑、多言也。玉篇曰。𧮑𧪞、多言也。𧮑𧪞卽𧮑嗑。从言。闒聲。徒盍切。八部。 |
詾 | 訟也。訟各本譌說。今依篇、韵及六書故所據唐本正。爾雅釋言、小雅魯頌傳箋皆云。訩、訟也。按下文糸之云訟爭也。說文之通例如是。从言。匈聲。許容切。九部。 |
訩 | 或省。今詩如是作。 |
𧧗 | 詾或从兇。 |
訟 | 爭也。公言之也。漢書吕后紀。未敢訟言誅之。鄧展曰。訟言、公言也。从言。公聲。此形聲包會意。似用切。九部。一曰歌訟。訟頌古今字。古作訟。後人假頌皃字爲之。 |
䛦 | 古文訟。从谷聲。 |
謓 | 恚也。今人用嗔。古用謓。从言。眞聲。昌眞切。十二部。賈侍中說謓𥬇。别一義。一曰讀若振。 |
讘 | 多言也。从言。聶聲。之涉切。七部。河東有狐讘縣。見地理志。按史、漢表皆有瓡讘矦。徐廣、小顏瓡皆音狐。考漢志北海有瓡縣。小顏云瓡卽執字。疑瓡讘二字曡韵。瓡當從爪作瓡。執之或體。不音狐。漢志、說文作狐讘。皆譌字也。 |
訶 | 大言而怒也。从言。可聲。虎何切。十七部。 |
䛗 | 訐也。訐或作許。誤。从言。臣聲。讀若指。臣聲而讀若指。十二十五部合音也。職雉切。 |
訐 | 面相厈罪告訐也。依韵會訂。論語。惡訐以爲直者。从言干聲。居謁切。十五部。 |
訴 | 告也。从言。㡿聲。桑故切。五部。凡從㡿之字隷變爲厈。俗又譌斥。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憲問篇文。 |
𧪜 | 𧩯或从言朔。 |
愬 | 𧩯或从朔心。今論語作此。 |
譖 | 愬也。論語𧮂愬析言之。此統言之。从言。㬱聲。莊蔭切。七部。 |
讒 | 𧮂也。从言。毚聲。士咸切。八部。 |
譴 | 謫問也。从言。遣聲。去戰切。十四部。 |
謫 | 罰也。从言。啻聲。陟革切。十六部。 |
諯 | 數也。謂數責也。今音讀上聲。一曰相讓也。相責讓。二義亦略同耳。从言。耑聲。讀若專。尺絹切。十四部。 |
讓 | 相責讓。經傳多以爲謙攘字。从言。襄聲。人漾切。十部。 |
譙 | 嬈譊也。嬈、擾戲弄也。譊、恚嘑也。方言。譙、讓也。齊楚宋衞荆陳之閒曰譙。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言相責讓曰譙讓。从言。焦聲。讀若嚼。才肖切。二部。 |
誚 | 古文譙。从肖。周書曰。亦未敢誚公。漢人作譙。壁中作誚。實一字也。金縢文。 |
𧧒 | 數諫也。謂數其失而諫之。凡譏刺字當用此。从言。朿聲。七賜切。十六部。 |
誶 | 讓也。釋詁、毛傳皆云。誶、告也。許云。讓也。釋詁、毛傳泛言之。許專言之也。从言。卒聲。雖遂切。十五部。國語曰。誶申胥。吳語文。韋曰。誶、告讓也。今國語、毛詩、爾雅及他書誶皆譌訊。皆由轉寫形近而誤。 |
詰 | 問也。从言。吉聲。去吉切。十二部。 |
𧭅 | 責望也。太玄。宼⿰言𦣠其戸。范曰。⿰言𦣠、責也。按朢之古文作𦣠。故𧭅之古文亦作⿰言𦣠。从言。朢聲。巫放切。十部。 |
詭 | 責也。漢書。況自詭滅賊。孔融表云。昔賈誼求試屬國。詭係單于。从言。危聲。過委切。十六部。今人爲詭詐字。 |
證 | 告也。从言。登聲。諸應切。六部。今人爲證驗字。 |
詘 | 詰詘也。二字雙聲。屈曲之意。一曰屈襞。此謂衣襞積。見衣部。从言。岀聲。區勿切。十五部。 |
誳 | 詘或从屈。 |
䛄 | 尉也。尉各本作慰。而集韵、類篇及葉石君抄本說文皆作尉。則知大徐本作尉也。火部曰尉者、從上案下也。䛄訓尉。未得其證。攷毛詩凱風傳。慰、安也。車舝傳曰。慰、怨也。二傳不同。車舝傳一本作尉、安也。陸氏德明從怨。謂作安乃馬融義。今按此毛詩及傳正當作尉、䛄也。爲許所本。後人以易識之字易之耳。䛄者、以善言案其心。如火申繒然。䛄尉雙聲。从言。夗聲。於願切。十四部。 |
詗 | 知処告言之。史、漢淮南傳。王愛陵。多予金錢。爲中詗長安。孟康曰。詗音偵。西方人以反閒爲偵。王使其女爲偵於中也。服䖍亦云。偵伺之也。如淳曰。詗音朽政反。按說文無偵字。則從服孟說詗卽偵。是也。从言。冋聲。朽正切。十一部。 |
讂 | 流言也。从言夐聲。火縣切。十四部。 |
詆 | 訶也。鉉本苛也。一曰訶也。從言氐聲。鍇本荷也。從言氐聲一曰訶。今按二本皆誤。漢人訶多假荷爲之。如周禮宮正比長注。荷皆呼何反。宋槧周禮及釋文可證。淺人改爲苛。此亦其比也。不得其說。乃訶荷竝存矣。今依韵會刪正。从言。氐聲。都禮切。十五部。 |
誰 | 誰何也。三字爲句。各本少誰字。誤刪之也。敦字下云一曰誰何也。可證。李善引有謂責問之也五字。葢注家語。六韜。令我壘上。誰何不絶。賈誼書。陳厲兵而誰何。史記衞綰傳。歲餘不誰何綰。漢書作不孰何。韋注國語。彉弩注矢以誰何。有單云誰者。如五行志。大誰卒。易林。無敢誰者。楊雄箴。閻樂矯搜。戟者不誰。耤田賦。靡誰督而常勤。有單云何者。如廣雅。何、問也。賈誼傳。大譴大何。从言。佳聲。示佳切。十五部。 |
諽 | 飭也。作飾誤。諽與悈音義同。从言。革聲。讀若戒。古覈切。一部。一曰更也。諽與革音義同。 |
讕 | 抵讕也。抵各本作詆。誤文三王傳。王陽病。抵讕置辭。師古曰。抵、距也。讕、誣諱也。文帝紀韋注曰。謾、抵讕也。按抵讕猶今俗語云抵賴也。从言。闌聲。洛于切。十四部。 |
譋 | 讕或从閒。 |
診 | 視也。倉公傳診脈、視脈也。從言者、醫家先問而後切也。从言。㐱聲。直刃切。又之刃切。十二部。 |
𧪷 | 悲聲也。斯、析也。澌、水索也。凡同聲多同義。鍇曰。今謂馬悲鳴爲嘶。从言。斯省聲。先稽切十六部。按釋詁鮮善也。釋文曰。本或作𧬊。 |
訧 | 罪也。邶風毛傳。訧、過也。亦作郵。釋言。郵、過也。亦作尤。孟子引詩畜君何尤。从言。尤聲。羽求切。古音在一部。周書曰。報以庶訧。呂㓝文。 |
誅 | 討也。凡殺戮、糾責皆是。从言。朱聲。陟輸切。四部。 |
討 | 治也。發其紛糾而治之曰討。秦風傳曰。蒙討羽也。箋云。蒙尨也。討、襍也。畫襍羽之文於伐。故曰尨伐據鄭所言。則討者、亂也。治討曰討。猶治亂曰亂也。論語。世叔討論之。馬曰。討、治也。學記。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醜或作討。凡言討論、探討。皆謂理其不齊者而齊之也。从言寸。寸、法也。或曰。從肘省聲。他晧切。古音在三部。 |
諳 | 悉也。此與宷義同音近。从言。音聲。烏含切。七部。玄應書卷卄一云。說文諳於禁切。大聲也。豈所據本異與。 |
讄 | 禱也。絫功德㠯求福也。讄絫雙聲。按讄施於生者以求福。誄施於死者以作謚。論語之讄曰。字當從畾。毛傳曰。桑紀、能誄。字當從耒。周禮六辭。鄭司農注二字巳不分矣。論語云。讄曰。禱尒于上下神祇。述而篇文。从言。畾聲。按本書無畾字。靁從雨象形作此。凡曰從畾聲者、皆從靁省聲也。力軌切。十五部。 |
𧮢 | 讄或从纍。諭語釋文或云作𧮢。 |
謚 | 行之迹也。周書謚法解、檀弓樂記表記注皆云。謚者、行之迹也。謚迹曡韵。从言。益聲。按各本作從言兮皿闕。此後人妄改也。攷玄應書引說文。謚、行之迹也。從言益聲。五經文字曰。謚、說文也。謚、字林也。字林以謚爲𥬇聲。音呼益反。廣韵曰。諡說文作謚、六書故曰。唐本說文無諡。但有謚。行之迹也。據此四者。說文從言益無疑矣。自呂忱改爲謚。唐宋之閒又或改爲諡。遂有改說文而依字林羼入謚笑皃於部末者。然唐開成石經、宋一代書版皆作謚不作諡。知徐鉉之書不能易天下是非之公也。近宗說文者。不能攷知說文之舊。如汲古閣刊經典依宋作謚矣。而覆改爲諡。可歎也。今正諡爲謚。而刪部末之謚𥬇皃。學者可以撥雲霧而覩青天矣。神至切。古音在十六部。 |
誄 | 謚也。當云所以爲謚也。曾子問注曰。誄、絫也。絫列生時行迹。讀之以作謚。从言。耒聲。力軌切。十五部。 |
諱 | 忌也。鉉本諱、誋也。在誡誋二字之下。淺人妄移也。鍇本廁此是矣。而忌作誋、仍誤。誋誡也。忌、憎惡也。故諱與謚誄爲類。从言。韋聲。許貴切。十五部。 |
謑 | 謑詬、二字今補。逗。恥也。漢書賈誼傳。頑鈍亡恥。奊詬亡節。師古曰。奊詬謂無志分也。从言。奚聲。胡禮切。十六部。奚聲圭聲同部。是以或作奊、或作䜁也。 |
䜁 | 謑或从奊。 |
詬 | 謑詬也。依全書例訂。从言。后聲。呼宼切。四部。 |
訽 | 詬或从句。后句同部。 |
諜 | 軍中反閒也。釋言。閒、俔也。郭云。左傳謂之諜。今之細作也。按左傳諜輅之、諜告曰楚幕有烏皆是。大史公書借爲牒札字。从言。枼聲。徒叶切。七部。 |
該 | 軍中約也。凡俗云當該者皆本此。从言。亥聲。古哀切。一部。讀若心中满該。該同餩。飽息也。詳口部噫下。 |
譯 | 傳四夷之語者。依李善、徐堅訂。方言。譯、傳也。王制曰。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从言睪聲。羊昔切。古音在五部。 |
訄 | 迫也。廣雅同。从言。九聲。讀又若丘。謂九聲則讀如鳩矣。而又讀如丘也。今俗謂逼迫人有所爲曰訄。音正同丘。廣韵巨鳩去鳩二切。三部。 |
譶 | 疾言也。从三言。讀若沓。文𨕖琴賦。紛?譶以流漫。注。?譶、聲多也。徒合切。吳都賦。?譶澩㺒。交貿相競。注引倉頡篇。譶、言不止也。佇立切。大徐引唐韵徒合切。 |
文二百四十七七宋本作五。小徐作六。於此可定謚字系後增。今刪謚則二百四十六。重三十二毛本卅三。小徐本卅四。 |
誩 | 竸言也。从二言。渠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彊。凡誩之屬皆从誩。讀若竸。 |
譱 | 吉也。口部曰。吉、譱也。从誩⺸。此與義美同意。我部曰。義與善同意。羊部曰。美與善同意。按羊、祥也。故此三字從羊。常衍切。十四部。 |
𦎍 | 篆文从言據此則譱爲古文可知矣。此亦上部之例。先古後篆也。譱字今惟見於周禮。他皆作善。 |
競 | 彊語也。競彊曡韵。彊語謂相爭。从誩二人。從二人二言也。渠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彊。一曰逐也。别一義。 |
讟 | 痛怨也。方言。讟、謗也。讟、痛也。二義相足。从誩。𧶠聲徒谷切。三部。春秋傳曰。民無怨讟。左傳昭元年曰民無謗讟。八年曰。怨讟動於民。疑相涉而誤。 |
文四 重一 |
音 | 聲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十一字一句。各本聲下衍也字。樂記曰。聲成文謂之音。宫商角徵羽、聲也。宋本無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有節之意也。於今切。七部。凡音之屬皆从音。 |
響 | 聲也。渾言之也。天文志曰。鄉之應聲。析言之也。鄉者假借字。按玉篇曰。響、應聲也。从音。鄉聲。許㒳切。十部。 |
韽 | 下徹聲。周禮典同曰。微聲韽。此葢賈侍中周官解故說。杜子春、鄭康成說各異。从音。酓聲。恩甘切。古音在七部。 |
韶 | 虞舜樂也。樂記曰。韶、繼也。公羊疏引宋鈞注樂說云。簫之言肅。舜時民樂其肅敬而紹堯道。故謂之簫韶。按韶字葢舜時始製。書曰。書上當有虞字。誤衍於上句。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咎繇謨文。从音。召聲。市招切。二部。或作招。周禮作㲈。皆假借。 |
章 | 樂竟爲一章。歌所止曰章。从音十。會意。諸良切。十部。十、數之終也。說從十之意。 |
竟 | 樂曲盡爲竟。曲之所止也。引伸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毛傳曰。疆、竟也。俗别製境字。非。从音儿。此猶章從音十會意。儿在人下。猶十爲數終也。故竟不入儿部。居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疆。 |
文六 |
䇂 | 辠也。辠、犯法也。从干二。會意。二古文上字。干上是犯法也。凡䇂之屬皆从䇂。讀若愆。去虔切。十四部。廣韵曰。䇂古文愆。張林說。 |
童 | 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偁周禮其奴男子入于辠隷。女子入于春稾。从䇂。重省聲。徒紅切。九部。今人童僕字作僮。以此爲僮子字。葢經典皆漢以後所改。 |
𥪽 | 籒文童。中與竊中同从廿。句。廿、逗。㠯爲古文疾字。當作古文以爲疾字。廿本二十幷也。古文假爲疾字。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竊字下曰。廿、古文疾。則不言以爲。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 |
妾 | 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十二字一句。妾接曡韵。有罪女子給事若周禮女酒女漿女籩女醢女醯女監女幂女祝女史內司服女御縫人女御女工女春抌女饎女稾各若干人、各有奚若干人是也。鄭注女酒、女奴曉酒者。古者從坐男女𣳚入縣官爲奴。其少才知以爲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云得接於君者、如內司服縫人皆有女御。鄭云有女御者以衣服進。或當於王。廣其禮使無色過。是也。奚、女部作㜎。从䇂女。䇂女者、有罪之女也。七接切。八部。春秋傳云。女爲人妾。傳字今補。左傳僖十七年。卜招父曰。男爲人臣。女爲人妾。越王句踐亦云。身請爲臣。妻請爲妾。妾、逗。不娉也。此釋左傳妾字之義。别於上文有罪女子之得接者也。內則曰。聘則爲妻。奔則爲妾。不必有罪。故云爾。此與釋尚書?席、曰圛一例。 |
文三 重一 |
丵 | 叢生艸也。象丵嶽相並岀也。謂此象形字也。丵嶽曡韵字。或作?嶽。吳語不經見者謂丵嶽。凡丵之屬皆从丵。讀若浞。士角切。三部。 |
業 | 大版也。見釋器。所㠯飾縣鐘𡔷。捷業如鋸齒。㠯白畫之。周頌傳曰。業、大版也。所以設栒爲縣也。捷業如鋸齒。或曰畫之。植者爲虡。横者爲栒。大雅箋云。虡也。栒也。所以縣鐘𡔷也。設大版於上。刻畫以爲飾。按栒以縣鐘𡔷。業以覆栒爲飾。其形刻之捷業然如鋸齒。又以白畫之分明可觀。故此大版名曰業。業之爲言?也。許說本毛。毛傳或曰畫之。或曰二字乃以白二字之譌。未有正其誤者。凡程功積事言業者如版上之刻往往可計數也。象其鉏鋙相承也。从丵。鉏鋙相承、謂捷業如鋸齒也。象之故從丵。从巾。巾象版。巾版皆方正。丵巾會意也。魚怯切。八部。俗作㸣。詩曰。巨業維樅。大雅文。今詩作?。上林賦虡作鉅。許作巨。葢三家詩巨與鉅同也。墨子貴義曰。鉅者白也。黔者黑也。鉅業者、葢謂以白畫之與。 |
𤑽 | 古文業。字形未詳其意。 |
叢 | 聚也。於曡韵得之。从丵。取聲。徂紅切。按古音在四部。左傳僖三十年。取訾婁。公羊作鄒。亦作叢。 |
𡭊 | 𧭭無方也。聘禮注曰。對、荅問也。按對荅古通用。云?無方者、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以大者則大鳴。叩以小者則小鳴也。無方故從丵口。从丵口。从寸。寸、法度也。丵口而一歸於法度也。都隊切。十五部。 |
對 | 𡭊或从士。漢文帝㠯爲責對而面言。依廣韵訂。多非誠對。故去其口㠯從士也。鍇曰。士、事也。取事實也。按篇、韵皆作土。未知孰是。趙氏明誠曰。據古鐘鼎皆作對。是漢文亦從古耳。非?更也。 |
文四 重二 |
菐 | 瀆菐也。瀆菐曡韵字。瀆、煩瀆也。菐、如孟子書之僕僕。趙云。煩猥皃。从丵。从𠬞。竦手也。音邛。𠬞亦聲。蒲沃切。三部。凡?之屬皆从?。 |
僕 | 給事者。周禮注曰。僕、侍御於尊者之名。然則大僕、戎僕、以及易之童僕、詩之臣僕、左傳人有十等、僕第九、臺第十皆是。大雅。景命有僕。毛傳。僕、附也。是其引伸之義也。大雅。芃芃棫樸。毛曰。樸、枹木也。考工記樸屬。此皆取附箸之義。字當作僕。方言作㯷。从人菐。人之供煩辱者也。菐亦聲。蒲沃切。三部。 |
䑑 | 古文从臣。 |
𠔯 | 賦事也。賦者、布也。魯語曰。社而賦事。蒸而獻功。从菐八。以煩辱之事分責者之人也。八、逗。分之也。釋從八之意。八亦聲。讀若頒。按八古音如必。平聲如賔。在十二部。音轉乃入十三部。讀如頒者、如頒首之頒也。再轉入十四部。讀布還切矣。一曰讀若非。周禮。匪頒之式。先鄭云。匪、分也。凡從非之字皆有分背之意。讀頒又讀非者、十三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玉篇敷尾切。 |
文三 重一 |
𠬞 | 竦手也。竦、敬也。从𠂇又。按此字謂竦其㒳手以有所奉也。故下云奉、承也。手部曰。承、奉也。受也。五經文字其恭反。九經字㨾音邛。廣韵引說文居竦切。以菐從?聲求之。古音在三部。凡廾之屬皆从廾。 |
𢪒 | 楊雄說𠬞从㒳手。葢訓纂篇如此作。古文?從二手。此以古文?爲𠬞也。 |
奉 | 承也。手部曰承、奉也。受也。从手廾。從手𠂇又雙引也。丰聲。扶隴切。九部。 |
丞 | 翊也。翊當作翼。俗書以翊爲翼。翼猶輔也。哀十八年左傳曰。使帥師而行。請承。杜曰。承、佐也。承者丞之假借。文王世子引記曰。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百官公卿表丞相。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按漢凡官多有丞者皆以輔之。从廾。从卪。从山。四字當作從?二字。山部曰。?、高山之節。山高、逗。山高謂?也。奉承之義。義當作意。字之誤也。凡高者在上。必竦手以承之。丞承曡韵。署陵切。六部。 |
奐 | 取奐也。未聞。一曰大也。大雅。伴奐爾游矣。毛曰。伴奐、廣大有文章也。檀弓。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注。輪、輪囷。言高大。奐言衆多。从廾。夐省聲。鉉本去聲字而爲之說。不知古音故也。呼貫切。十四部。 |
弇 | 葢也。釋言曰。弇、同也。弇、葢也。此與奄、覆也音義同。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謂斂其上不全葢也。周禮說鐘弇聲鬰、弇謂中央寛也。从廾。合聲。廾合鍇誤倒。古南切。又一儉切。七部。皿部有盫字。葢弇之别體。後人所增也。 |
𢍔 | 依玉篇。類篇作。毛刻初印本同。古文弇。 |
𢍰 | 引繒也。篇、韵此字皆作睪。非也。睪與𢍰不得合爲一字。各本引給也、不可通。惟廣韵作引繪皃、似是隨唐相傳說文古本引繒而長之。葢作僞之事。與斁解也、殬敗也、音義相通。或曰。當作引紿。紿、絲勞也。从廾。睪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
𢍁 | 舉也。从廾。由聲。各本作由聲。誤。或從鬼頭之?亦非也。此從東楚名缶之由。故左傳作𢍁。今左作惎。糸部𦁰從𢍁聲。或字作綦。由聲、其聲皆在一部也。春秋傳曰。晉人或以廣隊。楚人𢍁之。左傳宣十二年文。今傳𢍁作惎。黃顥說廣車陷。楚人爲舉之。此許偁古本古說。杜本作惎。云惎、教也。杜林㠯爲麒麟字。謂杜伯山謂𢍁爲麒字也。廣韵七志曰。𢍁、說文音其是也。葢蒼頡訓纂、蒼頡故二篇中語。𦁰可作綦。則麒可作𢍁。其理一也。麟當作麐。 |
异 | 舉也。从廾。㠯聲。羊吏切。一部。按篆從㠯。隷作异不合。疑篆隷皆從己而誤也。虞書曰。虞書當作唐書。嶽曰异哉。堯典文。釋文曰。鄭音異。於其音求其義。謂四嶽聞堯言驚愕而曰異哉也。謂异爲異之假借也。 |
弄 | 玩也。玉部曰。玩、弄也。小雅。載弄之璋。左傳曰。弱不好弄。又曰。君以弄馬之故。國語囗。還弄吳國於股掌之上。从廾玉。盧貢切。九部。 |
𢌻 | 㒳手盛也。从廾。圥聲。余六切。三部廣韵曰。說文音匊。 |
𢍏 | 摶飯也。𢍏摶曡韵曲禮。母摶飯。从廾。釆聲。釆、古文辨字。釆下云。辨别也。此云釆古文辨。互相足。讀若書卷。俱劵切。十四部。 |
𢌳 | 持弩拊。凡弓刀把処皆曰拊。今攷工記弓人作柎。从木。从廾。肉聲按肉聲故讀如逵逵古音同仇足部䟸、頁部頯皆讀如仇也。小徐云。肉非聲。大徐徑刪聲字。誤矣、古音在三部今渠追切讀若逵。 |
戒 | 警也。言部曰警、戒也。从廾戈。會意。居拜切。十五部。持戈以戒不虞。說從戈之意。 |
兵 | 械也。械者器之緫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下文云從廾持斤則製字兵與戒同意也。从廾持斤。幷力之皃。補明切。古音在十部。 |
𠉔 | 古文兵。从人廾干。干與斤皆兵器。 |
𠬿 | 籒文兵。 |
龏 | 愨也。心部曰。愨、謹也。此與心部恭音義同。从廾。龍聲。紀庸切。九部。按紀庸似從廾得聲。未詳。 |
弈 | 圍棊也。从廾。亦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論語曰。不有博弈者乎。陽貨篇文。博說文作簙。 |
具 | 共置也。共供古今字。當從人部作供。从廾。貝省。會意。其遇切。古音在四部。古㠯貝爲貨。說從貝之意。 |
文十七 重四 |
𠬜 | 引也。上林賦。仰𠬜橑而椚天。晉灼曰。𠬜古攀字。按今字皆用攀則𠬜爲古字。𠬜亦小篆也。从反𠬞。象引物於外。普班切。十四部。凡𠬜之屬皆从𠬜。 |
𢸅 | 𠬜或从手从樊。樊聲也。今作攀。公羊傳作扳。 |
樊 | 驇不行也。驇各本譌驇。馬部曰。驇、馬重皃。驇不行、沈滯不行也。毛詩。折桺樊圃。借爲棥字。荘子。澤雉畜乎樊中。樊、籠也。亦是不行意。从𠬜棥。會意。棥亦聲。附袁切。十四部。 |
奱 | 樊也。此與手部攣音義皆同。玉篇云。攀、變也。从𠬜。䜌聲。吕貟切。十四部。 |
文三 重一 |
共 | 同也。从廿廾。廿、二十幷也。二十人皆竦手是爲同也。渠用切。九部。周禮、尚書供給供奉字皆借共字爲之。衞包盡改尚書之共爲恭。非也。釋詁。供、歭、共、具也。郭云。皆謂備具。此古以共爲供之理也。尚書、毛詩、史記恭敬字皆作恭。不作共。漢石經之存者無逸一篇中徽柔懿共、惟正之共皆作共。嚴恭寅畏作恭。此可以知古之字例矣。毛詩溫溫恭人、敬恭明祀、溫恭朝夕皆不作共。靖共爾位箋云。共、具也。則非恭字也。虔共爾位箋云。古之恭字或作共。云或、則僅見之事也。史記恭敬字亦無作共者。凡共之屬皆从共。 |
𦱹 | 古文共。體從小徐本。按𦱹有順從之象。癸有睽異之象。古文四聲韵引說文誤以癸爲共。 |
龔 | 給也。糸部曰。給、相足也。此與人部供音義同。今供行而龔廢矣。尚書甘誓、牧誓龔行天之罰。謂奉行也。漢魏晉唐引此無不作龔。與供給義相近。衞包作恭。非也。秦和鐘銘。龔夤天命。言奉敬天命也。从共。龍聲。俱容切。九部。按俱容於共得聲。未詳。 |
文二 重一 |
異 | 分也。分之則有彼此之異。从廾畀。畀、予也。竦手而予人則離異矣。羊吏切。一部。凡異之屬皆从異。 |
戴 | 分物得增益曰戴。釋訓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爲砠。謂石載於土、土載於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青旗皆同戴。从異。𢦒聲。都代切。一部。 |
𢎑 | 籒文戴。弋聲、?聲同在一部。葢非从戈也。 |
文二 重一 |
舁 | 共舉也。从𦥑廾。謂有叉手者、有竦手者。皆共舉之人也。共舉則或休息更畨。故有叉手者。凡舁之屬皆从舁。讀若余。以諸切。五部。 |
𢍱 | 𦫵高也。𦫵之言登也。此與辵部遷?音義同。从舁。囟聲。囟音信。䙴音遷。合音也。七然切。十四部。 |
𠨧 | 𢍱或从卪。卪謂所登之階級也。郊祀志。湯伐桀。欲䙴夏社。不可。地理志。春秋經曰。衞?于帝丘。 |
𢍹 | 古文𢍱。 |
與 | 黨與也。黨當作攩。攩、朋群也。與當作与。与、賜予也。从舁与。會意。共舉而与之也。舁与皆亦聲。余吕切。五部。 |
𢌱 | 古文與。 |
興 | 起也。廣韵曰。盛也。舉也。善也。周禮六詩。曰比。曰興。興者託事於物。按古無平去之别也。从舁同。會意。同、逗。此字補。同力也。說從同之意。虛陵切。六部。 |
文四 重三 |
𦥑 | 叉手也。又部曰。叉手、指相錯也。此云叉手者、謂手指正相向也。从𠀉彐。此亦從𠂇又而變之也。居玉切。三部。凡臼之屬皆从臼。 |
𦥺 | 身中也。象人𦥺自臼之形。从臼。按各本篆作?。從臼下有交省聲三字。淺人所妄改也。今依玉篇、九經字㨾訂。顧氏、唐氏所據說文未誤也。漢地理志。北地大?縣。注。一遥反。上黨沾縣大?谷。淸漳水所岀。說文、水經注作大要谷。今志誤爲黽字矣。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𦝫。而自臼持之。故從臼。必從臼者、象形猶未顯。人多護惜其𦝫故也。於消切。二部。 |
𡢗 | 古文𦥺。按今人變爲要。以爲要約、𥳑要字。於消、於𥬇切。 |
文二 重一 |
䢅 | 早昧爽也。日部曰。早䢅也。昧爽、旦明也。文王世子注曰。早昧爽。擊𡔷以召衆。亦三字絫言之。左傳僖五年正義解說文謂夜將旦雞鳴時也。从臼辰。會意。辰、逗。時也。辰亦聲。食鄰切。十二部。𠃨夕爲𡖊。臼辰爲䢅。皆同意。聖人以文字教天下之勤。凡䢅之屬皆从䢅。 |
䢉 | 耕人也。各本無人字。今依玄應書卷十一補。食貨志。四民有業。闢土植穀曰農。洪範。次三日。農用八政。鄭云。農讀爲醲。易其字也。某氏因訓農爲厚矣。从䢅。庶人明而動。晦而休。故從䢅。囟聲。鍇曰。當從凶、乃得聲。玉裁按。此囱聲之誤。囱者、明也。 |
𨑋 | 籒文農。从林。 |
𦦥 | 古文農。 |
辳 | 亦古文農。小徐從艸。大徐從林。夏竦曰。?見古尚書。 |
文二 重三 |
爨 | 齊謂炊爨。各本謂下衍之字。今正。火部曰。炊、爨也。然則二字互相訓。孟子趙注曰。爨炊也。齊謂炊爨者、齊人謂炊曰爨。古言謂則不言曰。如毛傳婦人謂嫁歸是也。特牲、少牢禮注皆曰。爨、竈也。此因爨必於竈。故謂竈爲爨。禮器燔柴於爨同。楚茨傳曰。爨、饔爨廩爨也。此謂竈。又曰。踖踖、爨竈有容也。此謂炊。?象持甑。中似甑、臼持之。今本?譌臼。冖爲竈口。𠬞推林內火。林、柴也。內同納。凡爨之屬皆从爨。七亂切。十四部。 |
𤏷 | 籒文爨省。然則爨本古文也。 |
𦦝 | 所㠯枝鬲者。从爨省鬲省。渠容切。九部。 |
釁 | 血祭也。周禮大祝注云。隋釁謂薦血也。凡血祭曰釁。孟子梁惠王趙注曰。新鑄鐘。殺牲以血塗其釁郤。因以祭之曰釁。漢書高帝紀釁𡔷。應劭曰。釁、祭也。殺牲以血塗𡔷釁呼爲釁。呼同罅。按凡言釁廟、釁鐘、釁𡔷、釁寶鎭寶器、釁龜策、釁宗廟名器皆同。以血塗之因薦而祭之也。凡坼罅謂之釁。方言作璺。音問。以血血其坼罅亦曰釁。樂記作衅。象祭𫁘也。从爨省。祭𫁘亦血塗之。故從爨省。爨者𫁘也。从酉。酉所㠯祭也。酉者酒之省。从分。取血布散之意。分亦聲。分聲故釁或爲薰。如齊語三釁三浴。或爲三薰。吕覽湯得伊尹。釁以犧豭。風俗通作熏以萑葦。漢書豫讓釁面吞炭。顏云釁、熏也。皆是也。釁又讀爲徽。如周禮女巫鬯人注先鄭說是也。分聲讀徽。此卽煇旂人微韵之比。古音十三部。在問韵。今韵虛振切。非也。 |
文三 重一 |